五十八歲邱女士原本神采奕奕,日前突然變得疲倦消極,以為是身心方面出了狀況,隨後至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求診,醫師問診後發現,邱女士出現步行不穩、視力模糊、嗅覺喪失等症狀,隨後安排檢查發現,邱女士前顱底有一個八公分巨大腦瘤,經過手術治療順利摘下巨大腦膜瘤。

神經外科醫師李定洲指出,腦膜瘤發生率佔整體腦瘤三分之一,特別好發於三十歲至五十歲成年人,其中以女性居多,男女比約為一比二。人的腦膜共有三層,由外到內依序是硬腦膜、蜘蛛網膜及軟腦膜,腦膜瘤成因主要來自蜘蛛網膜帽狀細胞增生,常生長於大腦半球的圓凸部、蝶谷脊、矢狀竇旁等部位。

大多數腦膜瘤生長速度緩慢,其出現症狀取決於其生長位置與速度,以邱女士為例,前顱底由額骨的框板、蝶谷體前部、蝶谷小翼和篩骨的篩板構成,容納大腦半球的額葉,額葉掌控人體自主行為,比如負責行走行為、視覺感知、長期記憶與情緒控制,一旦腦膜瘤生長於前顱底,便會造成額葉損傷,因而出現頭暈頭痛、噁心嘔吐、嗅覺喪失、視力減退、情緒變化等症狀。

李定洲醫師提醒民眾,若是出現劇烈頭痛及神經功能異常時,務必及時就醫檢查比較好,同時也建議具有家族史或神經學症狀異常的四十歲以上成年人,最好定期接受核磁共振造影或電腦斷層檢查,早期發現治療。